肝癌组合药昂贵 家属盼降资助门槛

  香港肝癌及肠胃癌基金会认为,政府应降低肝癌免疫治疗组口药物的资助门槛。

  【大公报讯】记者邵颖报道:肝癌是本港第三大致命癌症,由于初期病征不明显,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,存活率低且治疗方案不多,每年开支动辄达百万元,部分患者甚至因无法负担而放弃治疗,或退而求其次用效果较差的传统药。目前证实对晚期肝癌疗效良好的免疫组合治疗药物(阿替利组单抗+贝伐珠单抗),终于在2022年12月中纳入安全网,由关爱基金提供资助,病人今年起可申请药物资助。有患者家属表示,目前为治病已经用尽积蓄,而获取资助的申请环节繁复,希望政府降低门槛,让更多有需要的病人尽快得到援助。

  部分患者被迫放弃治疗

  「医生,要用几耐?」香港肝癌及肠胃癌基金会荣誉秘书、内科肿瘤科专科医生邱宗祥无奈道,这是患者使用免疫组合治疗过程中,最常发问的问题。他说,多个国际医学组织的指引均建议,该疗法为晚期肝癌的一线疗法,因为价格昂贵,不少患者迫于经济压力而放弃治疗。邱宗祥估计,全港每年有约400至500名患者适合这一治疗方案,相关药物终于今年开始获纳入安全网内,协助有需要的病人解困,为晚期患者增加一个治疗选择。

  魏女士的丈夫不幸确诊晚期肝癌,肿瘤体积短短一个月便由7厘米长至9厘米,因为恶化得太快,医生提出转为免疫组合治疗,「救返条命先」。使用新疗法后,魏先生的病情得到控制,去年12月检查显示肿瘤缩小至5厘米,日常活动与普通人无异。

  「所有积蓄都拿出来,卖完保险金内可提取的部分,还需要借钱才可以继续治疗。」魏女士说,丈夫接受第二次治疗后,精神好转很多,体重上升,疗效显著,但接近两年治疗22次,经济负担很大。她细数,初期每次治疗费约4万元,每隔3星期一次,至去年7月免疫组合治疗的部分药获纳入安全网,减免了部分药费,但每次仍要2万多元,不计检查费用,药物及治疗支出前后高达80万元。

  免疫组合治疗虽已纳入安全网,但相关入息审查繁复,须申报项目繁多,魏女士慨叹申请救命药物困难重重,哽咽说:「就算是贷款都好。」

  香港肝癌及肠胃癌基金会创办人及主席、香港大学外科学系名誉教授潘冬平表示,「阿替利组单抗+贝伐珠单抗」是本港首次获政府资助的晚期肝癌免疫组合治疗药物,形容「对政府确实是一大步,但未够」。他称相关药物在一些国家、地区都已经纳入政府资助,本港亦应尽快推进,至少为有财政困难人士提供帮助。

添加回复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